有邊啲粵語詞源自滬語?
-
暫時恁到下邊幾個
- 飛仔、飛女:來自滬語「阿飛」,指不良青少年。(仲有飛哥)
- 十三點:黐線。60年代有同名漫畫。
- 拆白黨:本指以色相行騙,白飲白食騙財騙色嘅後生;現泛指詐騙集團。
- 牛扒:來自滬語「牛排」。「排」,上海話讀[ b ɑ ],廣東人聽成[ p'a ],似因此也寫為「扒」。也曾寫作「牛肉耙」。
-
-
請教各位 @四邑漁農牧工商總會 @耶利 @lousong @玭玻邦
-
@恆智德 滬語確實把“排“念成「ba」,比如“排骨年糕”念「ba guo ni gao」,“排排坐”念「ba ba zu」
-
@恆智德 喺 有邊啲粵語詞源自滬語? 入面講:
飛仔、飛女
原來仲有飛哥
1958年有粵語歌《飛哥跌落坑渠》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6rtDC1g_8_Q
1967年有同名電影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3uLIx1gD-jM
-
@恆智德 我好似都冇乜總結過上海話有乜借詞到粵語……除開「十三點」(我一直以為係同源)
-
@恆智德 據説「豬頭丙」來自「豬頭三」
https://zh.wikipedia.org/zh-hk/猪头三
-
@恆智德 海報,呢個詞直頭被中文吸收
海報這一名稱,最早起源於上海,是一種常見的宣傳方式。舊時,海報是用於戲劇、電影等演出或球賽等活動的招帖。上海的人通常把職業性的戲劇演出稱為“海”,而把從事職業性戲劇的表演稱為“下海”。
https://www.easyatm.com.tw/wiki/海報
-
@恆智德 喺 有邊啲粵語詞源自滬語? 入面講:
十三點
原來60年代有本香港漫畫叫《13点》,作者李惠珍父母都有上海背景
母親是上海人,父親曾居於上海,後移居香港。
《13點》創刊於1966年,是雙週期刊。 《13點》名字源自作者李惠珍母親,她常稱呼少女時代的李惠珍是十三點,「13點」是上海俚語,有活潑好動、性格鬼馬、玩得出位,甚至無厘頭得有些瘋瘋癲癲的意思。
相關主題
-
粵語射門動作你識得幾多個?
文化台 • • 恆智德 -
食擔豬膏未落膈,見身喐唔見米白
文化台 • • sudo -
覺唔覺粵語好中意加「水」字?
文化台 • • 恆智德 -
西人漢名甚優雅 妙譯全賴有行家
文化台 • • sudo -
有無人睇過徐克「混亂三部曲」?
文化台 • • 恆智德 -
粵語拼音方案你哋鍾意邊種?
文化台 • • 親衛隊 -
粵人/港人嘅未來目標
文化台 • • 海印市民 -
廣東人,保住你地既語言
文化台 • • Wetdiet -
覺唔覺粵語好中意加「老」字?
文化台 • • 恆智德 -
香港邊間傳媒有專欄介紹粵語俗語?
文化台 • • 恆智德 -
點解廣東華人會自稱「唐人」?
學術台 • • 恆智德 -
【X登精選】許冠傑經典喻世歌及MV
文化台 • • 恆智德 -
排名不分先後左右忠奸
文化台 • • 恆智德